
游戏厅捕鱼机漏洞打法(游
来源:Tech星球(微信ID:tech618)
文 | 翟元元
映客正面临成立7年以来,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7月底,一则消息将映客重新拉回公众视野。行业流出传闻称,映客因为1v1业务擦边球,有相关人员被带走协助警方调查。消息传出不久,映客方面便火速回应,称有不法分子利用其集团旗下子公司产品平台从事违法活动,公司有员工协助警方展开调查,目前均已配合完毕回到工作岗位。并表示,网传视频、截图均与映客没有任何关系,系不良自媒体张冠李戴恶意炒作。
本以为事情告一段落,但此后不久,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便有自称为映客员工的网友爆料称,1V1项目暴雷后,映客广州分部正在优化,社交项目调整。
一位映客广州分部的员工告诉Tech星球,上述项目有情况要优化,广州分部要业务调整。
映客的确是在裁员,映客北京总部一位员工向Tech星球表示,北京这边都正常,其他地方会有裁撤,主要是是否盈利的问题,不盈利的项目都有被裁撤的风险。
在互联网公司普遍进入裁员、收缩业务的常态化大环境下,映客裁员似乎无可厚非。但裁员、关停部分社交项目只是映客危机的一个现实缩影,映客更大的危机在于,今年出现成立7年以来首次亏损。
映客2022年上半年业务财报显示,截至2022年6月30日,映宇宙上半年实现营收40.61亿元,同比增长0.7%。利润方面,由于商誉减值损失4.86亿元,映宇宙近三年来首次出现中报亏损,而在2020年-2022年,映宇宙的中报净利润分别为7320万元、1.42亿元、-1.11亿元。
截至发稿,映客股价1.27港元,市值24.62亿港元,与2018年上市时107亿港元的高点相比,已蒸发82亿多港元。
昔日“直播第一股”,为何缩水至此?
裁员调整,社交项目承压
映客广州业务调整似乎仍在继续,有网友称,整个8月,广州分部裁员近600人。“8月初,广州分部大群总共接近1200人,目前人数是675人。”
一位映客员工告诉Tech星球,社交项目不算关停,就是被边缘化了。
映客内部员工对社交项目的风险似乎已达成某种共识,社交就是一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随时有可能暴雷,“1v1社交风险越来越大,业务出事是早晚的事,只是爆在哪个业务和时间的问题。”
但社交业务目前已是映客核心营收来源。映客202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,映宇宙直播产品与相亲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22.2%和5.5%,觅野CAMP等其他垂类社交产品的营收占比达69.6%。
映客自2021年开始,营收结构已发生变化,社交业务成为营收担当,映客由依靠直播业务转为以社交业务为第一大营收来源的公司。2019年,该公司的社交产品营收占比仅为14%,2020年为41%,2021年上半年,映客第二增长曲线的社交产品业务反超直播业务收入,达到66.7%,社交业务营收总额达到26.7亿元。社交业务营收占比逐年增长。
以直播起家的映客,2015年成立之初便实现了盈利。2016年,千播大战打响,虎牙与斗鱼都还处于亏损状态时,映客经调整净利润高达5.68亿元。2018年上市后首份年报显示,映客2018年经调整的净利润为5.96亿元,对比来看,虎牙当年净利润约4.6亿元,斗鱼则依然处于亏损中。
2021年之前,映客主要收入来源为直播,直播收入一度占营收总额的99.8%。公开资料显示,2015年至2018年,映客直播业务所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4.6%、99.8%、99.4%、96.59,营收比较单一,严重依赖直播业务。
为了摆脱对娱乐直播业务的依赖,映客早早便开始积极搭建直播业务之外的社交产品矩阵。
映客董事长奉佑生曾提到,不能等到秀场直播已经存在挑战了才去做新探索。任何企业都有生命周期,要在产品进入成熟期之前,就开始探索第二、第三增长曲线。2018年上市时,映客内部开始有意识地打破组织墙,将一两千人规模的企业打散成几十个创业团队,实行“内部赛马”机制。
直播+社交双轮驱动模式因而得以形成,映客直播app之外,打造了一个新的社交产品矩阵:既有主打年轻人兴趣社交产品“积目”,也有覆盖下沉市场相亲需求的视频相亲“对缘”,还有以线下“超级喜欢”为代表的相亲业务,以及小众户外露营人群“觅野”。
社交业务兴起,而秀场直播则日渐萎缩。随着抖音、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崛起,加上直播带货与游戏直播的冲击,监管政策不断加严,秀场直播用户不断流失,活跃度下降,直播间“榜一大哥”消失,秀场直播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。
映客在秀场直播式微之前找到了新的增长曲线,但这条增长曲线并不稳健。
危险的陌生人社交
免责声明: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,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,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。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。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。
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
扫码加入OKEx社群
industry-frontier